寇子明教授一行赴广汽传祺集团考察交流
来源: | 新闻编辑:张云长 | 发布日期 :2025-08-23 | 285 次浏览 | 分享到:

822日,寇子明教授及其团队老师、学生赴广汽传祺集团考察交流,我有幸随行。集团智驾系统开发部负责人徐伟高级工程师热情接待了我们,并带领我们参观了车辆总装生产线、机器人开发团队以及公司的研发的弹夹电池等内容。在参观后进行了相关的技术交流,收获丰富,启发深远:


电池管理系统监测方面:

电池的检测参数包括温度、电流、电压等传感器对电池的状态进行监测,比如温度传感器的监测包括电池整体的温度监测以及每个电池内置的温度监测两个方面,然后监测数据传输进深度学习模型后对电池的状态及使用寿命进行预测。目前,电池使用过程中的寿命衰减可以控制在生命周期中保证电池容量的80%

智能驾驶方面:

首先,车辆的智能驾驶中涉及到的传感器包括视觉传感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组成。相机的组成及作用:相机的数量通常8-11个,由长焦和短焦相机组成而成,一个实现远距离小视野的观察,另一个实现近距离大视野的观察,通过多个相机视图的拼接得到BEV视图(鸟视图),另一种为4个鱼眼相机实现倒车等操作时车辆周围的视觉成像,鱼眼相机视野较大但存在较大的畸变,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实现其畸变的消除。激光雷达的作用:激光雷达为扫描后快速得到车辆周围的点云信息,可以快速判断车辆哪个位置存在物体。微波雷达的作用:基于不同物体的反射特性不同来区分人,车辆,数目等不同的物体,在智能驾驶系统中通常用识别突然闯出的人员等,价格便宜,检测速度较快。其次,智能驾驶的过程中包括海量数据采集、目标标定、深度学习模型手动调参以及模型的部署。

目前智能驾驶已从逻辑控制转向模型控制。逻辑控制主要通过脚本编写不同工况下因该如何进行处理,需要大量人力进行建模。模型控制则通过深度学习网络模型的损失函数的调整,给出同一工况下所有操作得到的结果。视觉算法之前均为逻辑控制,通过大量的研发人员不断的deBug完善各种工况下的系统的执行过程,但此类方法存在的问题是路况问题十分复杂无法实现各种突发状况的全覆盖。目前,逻辑控制逐渐转变为现在的模型控制,通过在模型中的Loss函数训练模型在不同障碍物时的轨迹路径,进而得到最优结果,此时得到的模型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均能给出较好的规划路线。

辅助驾驶过程中道路辅助标志信息的运用。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道路辅助线也在智驾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车辆的车道保持即是通过视觉传感器快速识别得到车辆的精确位置进而实现车辆车道的保持和调整。除此之外,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周围车辆的快速建模主要通过不同视角下拍摄得到的车辆的位置尺寸等信息对车辆进行快速建模,然后通过得到更新视角车辆的信息对建模好的车辆进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