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心代表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矿深井建设与提升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项目年度进展学术报告会

 

1017-18日,煤矿深井建设与提升研究进展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矿深井建设与提升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项目年度进展学术报告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矿业大学主办,太原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以及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徐州煤矿安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兖矿集团有限公司、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协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满潮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姜耀东教授,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富奇,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徐辉东教授级高工,以及来自国内高校、科研及设计院所、大型煤炭生产企业、装备制造公司的8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我中心博士研究生任启超代表我中心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由中国矿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赵毅鑫教授主持。

首先,姜耀东教授在会上致辞,向此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向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校建设发展的专家表示感谢。随后,赵毅鑫院长向大会传达了科技部有关重大专项的最新文件与规定。赵毅鑫院士指出,科技部为了对国家重大专项的实施进行有效的监管,将于本年度1023日启动一项风险评估机制,由科技部风险评估中心对2016-2020年之间的国家重大专项进行调研评估,其中着重于16年与17年申报的项目,并于所有项目中抽检10%进行现场答辩,调研内容包括:

1) 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2) 专业机构工作总结

3) 中期报告与年度总结报告

4) 中期检查与项目绩效检查

5) 公共管理数据信息

对此,赵毅鑫院长提出要严格规范并遵守项目申请中的完成指标,尤其各分课题与总项目指标之间的契合,落实论文、标准等送审与发布情况,存在的问题要想清楚、标清楚。另外在项目经费上要严格审核,不得低于95%的执行率。之后,项目负责人何满潮院士基于上述提到的科技部最新规定,对本次研究进展报告的形式、内容作出应立足于指标完成情况与详细汇报经费支出等具体要求。

会上,中国矿业大学、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九位课题负责人分别就深部建井与提升基础理论、探测注浆、破岩洗井、高效支护、提升容器、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智能监控以及现场示范等介绍了最新研究进展。与会人员围绕报告内容,积极互动,提出疑问和见解,展开了热烈的学术交流与碰撞。其中,夏世雄教授就“深井全系统可视化智能监控关键技术”课题组在本年度里三个方面的创新成果向大会做出汇报:深部立井井壁复杂环境强扰动图像降噪方法(安徽理工)、深井SAP提升安全状态监测与故障分析系统(太原理工、中国矿大)、深部全系统安全状态云平台(中国矿大)。另外,夏教授提到,本课题组于201910月与兖矿集团万福煤矿积极进行了技术沟通交流,拟在该矿暗井(1034米)部署由我中心参与研发的提升机安全健康监控系统。

与会专家听取汇报后,对项目及各课题的实施方案给予充分肯定,并就课题研究的共性问题和具体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对于我中心参与的课题“深井全系统可视化智能监控关键技术”,专家指出:该课题需要考虑与其他课题组研究成果之间如何结合,同时监控系统要严格紧抓深度工作条件,紧密围绕SAP系统。

 大会最后,姜耀东教授作了短暂的总结发言。至此,此次会议圆满结束。